第26章 死後的名聲
關燈
小
中
大
第26章 死後的名聲
幾乎見到文淺的每一個人都覺得她不可能在鄉村待太久,在他們看來鄉村是養老、落葉歸根的地方。
像她這種年輕人,就算是結婚生子,也是會在鎮上或者市裏生活的,而不是回這麽一個獨門獨戶的偏僻山村生活。
這裏太安靜太無聊,也沒有賺錢的路子,只有日覆一日的勞作,重覆敘說的家常。
文淺對陳林說不確定什麽時候走。
陳林以為今年下半年她就待在老家,於是說:“在家玩一玩也沒什麽,就當休長假了,等過完年再找工作也不遲。”
不過他覺得年輕人應該待不住這麽久,中間肯定要去鎮上市裏玩一玩的,畢竟村裏太無聊了。
陳林原來是在外面打工的,因為家裏老人年紀大了需要經常回來幫著做活,孩子還在鎮上讀書,於是幹脆在老家養羊養牛。
不過他放牛羊的地方不在大陳窪,而是更遠的山坳,所以早上車上載的人當中有文淺不認識的。
在聊天過程中陳林還給她展示了自己家的牛羊,手機上正是他家棚子裏的監控錄像。
有了這個他不管在哪裏都能看他家的牛羊,文淺這才問他村裏通網了?
陳林搖頭,除了柳河村人多一點牽網線方便一點,其他山坳要牽進來很費勁,需要五戶人家一起辦才行。
這就難了,一個山坳都沒五家人,這也太費線了。
陳林用的是自己手機的網。
文淺的手機套餐不貴,流量超過一定數量之後也不要錢,只不過會降速,這對文淺來說沒什麽影響。
駕駛室有兩個位子,副駕坐的是陳林同村的嬸子,見到文淺還問她有沒有找婆家。
文淺搖頭,之後就開始詢問她找婆家什麽要求,文淺說不著。
然後這位嬸子就開始一副“我懂,你害羞了”的眼神看她。
陳林打岔問嬸子膏藥買沒買,嬸子記起來連忙去買了。
“年輕人不願意待在村裏,一個是不好玩,另一個就是老人家問長問短。”陳林笑著說。
陳嬸兒也說:“是啊,我家裏之前一問就給你個後腦勺看,問多了反而不討人喜歡。”
陳林:“現在年輕人結婚都晚,以前十七八就相看,二十五就說年齡拖大了。現在二十五才開始,三十歲結都正常的很。”
陳嬸兒:“我們那時候十八都結了,結婚請人唱皮影兒,時代不一樣啦。”
這兩位很明確的知道一代與一代不同了,所以說話做事都沒有那麽武斷,也很能適應時代。
文淺則在一旁繼續幫陳嬸兒清理手機,時不時插一下話,話題從結婚年齡討論到最近小孩子的教育。
陳嬸兒的兒子結婚但還沒孩子,她提前了解一些現在養孩子的難處,怕到時候跟不上時代,討年輕人的嫌。
時間到了,陳林就開車了,
還是原來的人,只不過各個都買了許多東西,對於他們來說上街可能是一周才一兩次,有時候甚至半個月才出來一次,自然要買好。
九點過一點文淺就到了打谷場,和嬸子兩個人往家走,陳嬸兒在和她說這附近村子還有誰。
圓凹就文淺一個人,小陳窪就他們夫妻兩個,還有一個早出晚歸的,最近去鎮上兒子家沒回來。
大陳窪原本八九戶的,現在只有兩對夫妻,一個陳林的嬸子,還有陳林。
他們村還有一家,只有一個老頭的,被兒子送去市裏的養老院生活。
這個兒子一邊工作一邊照顧父親,但是這個父親不是很清醒,所以就送養老院了。
文淺從陳嬸兒的嘴裏知道了一些八卦,說這個老頭之前總是和兒媳婦不對付。
兒媳婦在家裏搟個面條,他也要絮叨,說長了寬了厚了,總之是做什麽都要雞蛋裏頭挑骨頭,自己背著手光說不做。
他兒子也是一副自己親爹養自己不容易的樣子,對父親的行為沒有任何的制止,最後把兒媳氣走了。
對自己處處不滿意,那自己生的孩子也不喜歡吧,於是女方把孩子也帶走了。
等年紀大了,老人家中了一次風,這個兒子才慌了,去找妻子,妻子打工掙錢養孩子可自在了,一點都不想回來。
“老人不修德,五十歲還能有勁挑草頭,六十歲還能放牛餵豬,總說自己不靠誰!七十歲身體倒了瓤,哦豁!這會兒才知道眼淚巴撒,太遲了!”
文淺知道陳嬸兒說的不止是別人家,還是自己家。
陳嬸兒也是當過媳婦過來的,她婆婆三個兒子,老大喜歡,老三疼,唯獨不喜歡老二也就是她家男人。
年輕的時候不知道受了多少氣,抹了多少淚,最後這老婆婆還是在老二家咽的氣。
另外兩個寶貝兒子對老母親沒有耐心,根本沒打算好好照顧她,她婆婆要死的時候故意在老二面前懺悔,說她這輩子做錯事,沒人給自己送終。
最後還是陳二叔接到家裏親自照顧的,那個時候陳嬸兒雖然不喜,也沒有反對。
文淺當年在他家吃席的時候聽說過一些,村子就這麽大,很多事情大家都知道。
不管是大人講的往事還是鬼故事,都和電視臺的動物世界一樣隔段時間重覆一回。
文淺聽著陳嬸兒說這些,寬慰道:“嬸子是個厚道人,即使老太太做得不對,你自己問心無愧就好了,你現在兒女孝順,不是很好嘛。”
陳嬸兒一聽到孩子就表情放松了:“那倒是,我的兩個孩子都還不錯。不過年輕人的事情我不插手,我和他爸兩個人自己弄自己吃,不給他們拖後腿就行了,要是還能留點給他們就更好了。”
“當爹媽的都這麽想。”文淺總是在吃席的時候聽到別人議論去世的人給子女留了些什麽,那些逐漸年老的人都希望自己走後能給孩子多留一些,他們很在乎死後的名聲。
陳嬸兒到家,廚房上還冒著煙,看來是陳叔在等她一起吃飯。
文淺打了招呼就繼續往上走。
在她看來人死了就什麽都沒了,她也不在乎死後的名聲,但是老人似乎都很在乎,或者說後人很在乎。
陳嬸上坡的一家鄰居和下面的一戶因為過水結了仇,此後十幾年不來往。
最後其中一家,家裏死了人辦葬禮,還是去請另一家參加,為什麽呢?因為怕人說閑話。
什麽閑話?
怕人說已逝之人生前妄惡,死者為大,死後卻連鄰居都不肯參加葬禮,可見生前人品極差。
所以那家人的孩子低聲下氣來另一家請人,另一家雖然不願意去,但還是被眾人以“死者為大”之類的話輪番勸說,最後沈著臉去坐席了。
眾人覺得乘此機會兩家和解應該好事來著。
但文淺覺得另一家人很憋屈,她之所以這麽想,是因為文淺當初和那家人是坐一桌吃席的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幾乎見到文淺的每一個人都覺得她不可能在鄉村待太久,在他們看來鄉村是養老、落葉歸根的地方。
像她這種年輕人,就算是結婚生子,也是會在鎮上或者市裏生活的,而不是回這麽一個獨門獨戶的偏僻山村生活。
這裏太安靜太無聊,也沒有賺錢的路子,只有日覆一日的勞作,重覆敘說的家常。
文淺對陳林說不確定什麽時候走。
陳林以為今年下半年她就待在老家,於是說:“在家玩一玩也沒什麽,就當休長假了,等過完年再找工作也不遲。”
不過他覺得年輕人應該待不住這麽久,中間肯定要去鎮上市裏玩一玩的,畢竟村裏太無聊了。
陳林原來是在外面打工的,因為家裏老人年紀大了需要經常回來幫著做活,孩子還在鎮上讀書,於是幹脆在老家養羊養牛。
不過他放牛羊的地方不在大陳窪,而是更遠的山坳,所以早上車上載的人當中有文淺不認識的。
在聊天過程中陳林還給她展示了自己家的牛羊,手機上正是他家棚子裏的監控錄像。
有了這個他不管在哪裏都能看他家的牛羊,文淺這才問他村裏通網了?
陳林搖頭,除了柳河村人多一點牽網線方便一點,其他山坳要牽進來很費勁,需要五戶人家一起辦才行。
這就難了,一個山坳都沒五家人,這也太費線了。
陳林用的是自己手機的網。
文淺的手機套餐不貴,流量超過一定數量之後也不要錢,只不過會降速,這對文淺來說沒什麽影響。
駕駛室有兩個位子,副駕坐的是陳林同村的嬸子,見到文淺還問她有沒有找婆家。
文淺搖頭,之後就開始詢問她找婆家什麽要求,文淺說不著。
然後這位嬸子就開始一副“我懂,你害羞了”的眼神看她。
陳林打岔問嬸子膏藥買沒買,嬸子記起來連忙去買了。
“年輕人不願意待在村裏,一個是不好玩,另一個就是老人家問長問短。”陳林笑著說。
陳嬸兒也說:“是啊,我家裏之前一問就給你個後腦勺看,問多了反而不討人喜歡。”
陳林:“現在年輕人結婚都晚,以前十七八就相看,二十五就說年齡拖大了。現在二十五才開始,三十歲結都正常的很。”
陳嬸兒:“我們那時候十八都結了,結婚請人唱皮影兒,時代不一樣啦。”
這兩位很明確的知道一代與一代不同了,所以說話做事都沒有那麽武斷,也很能適應時代。
文淺則在一旁繼續幫陳嬸兒清理手機,時不時插一下話,話題從結婚年齡討論到最近小孩子的教育。
陳嬸兒的兒子結婚但還沒孩子,她提前了解一些現在養孩子的難處,怕到時候跟不上時代,討年輕人的嫌。
時間到了,陳林就開車了,
還是原來的人,只不過各個都買了許多東西,對於他們來說上街可能是一周才一兩次,有時候甚至半個月才出來一次,自然要買好。
九點過一點文淺就到了打谷場,和嬸子兩個人往家走,陳嬸兒在和她說這附近村子還有誰。
圓凹就文淺一個人,小陳窪就他們夫妻兩個,還有一個早出晚歸的,最近去鎮上兒子家沒回來。
大陳窪原本八九戶的,現在只有兩對夫妻,一個陳林的嬸子,還有陳林。
他們村還有一家,只有一個老頭的,被兒子送去市裏的養老院生活。
這個兒子一邊工作一邊照顧父親,但是這個父親不是很清醒,所以就送養老院了。
文淺從陳嬸兒的嘴裏知道了一些八卦,說這個老頭之前總是和兒媳婦不對付。
兒媳婦在家裏搟個面條,他也要絮叨,說長了寬了厚了,總之是做什麽都要雞蛋裏頭挑骨頭,自己背著手光說不做。
他兒子也是一副自己親爹養自己不容易的樣子,對父親的行為沒有任何的制止,最後把兒媳氣走了。
對自己處處不滿意,那自己生的孩子也不喜歡吧,於是女方把孩子也帶走了。
等年紀大了,老人家中了一次風,這個兒子才慌了,去找妻子,妻子打工掙錢養孩子可自在了,一點都不想回來。
“老人不修德,五十歲還能有勁挑草頭,六十歲還能放牛餵豬,總說自己不靠誰!七十歲身體倒了瓤,哦豁!這會兒才知道眼淚巴撒,太遲了!”
文淺知道陳嬸兒說的不止是別人家,還是自己家。
陳嬸兒也是當過媳婦過來的,她婆婆三個兒子,老大喜歡,老三疼,唯獨不喜歡老二也就是她家男人。
年輕的時候不知道受了多少氣,抹了多少淚,最後這老婆婆還是在老二家咽的氣。
另外兩個寶貝兒子對老母親沒有耐心,根本沒打算好好照顧她,她婆婆要死的時候故意在老二面前懺悔,說她這輩子做錯事,沒人給自己送終。
最後還是陳二叔接到家裏親自照顧的,那個時候陳嬸兒雖然不喜,也沒有反對。
文淺當年在他家吃席的時候聽說過一些,村子就這麽大,很多事情大家都知道。
不管是大人講的往事還是鬼故事,都和電視臺的動物世界一樣隔段時間重覆一回。
文淺聽著陳嬸兒說這些,寬慰道:“嬸子是個厚道人,即使老太太做得不對,你自己問心無愧就好了,你現在兒女孝順,不是很好嘛。”
陳嬸兒一聽到孩子就表情放松了:“那倒是,我的兩個孩子都還不錯。不過年輕人的事情我不插手,我和他爸兩個人自己弄自己吃,不給他們拖後腿就行了,要是還能留點給他們就更好了。”
“當爹媽的都這麽想。”文淺總是在吃席的時候聽到別人議論去世的人給子女留了些什麽,那些逐漸年老的人都希望自己走後能給孩子多留一些,他們很在乎死後的名聲。
陳嬸兒到家,廚房上還冒著煙,看來是陳叔在等她一起吃飯。
文淺打了招呼就繼續往上走。
在她看來人死了就什麽都沒了,她也不在乎死後的名聲,但是老人似乎都很在乎,或者說後人很在乎。
陳嬸上坡的一家鄰居和下面的一戶因為過水結了仇,此後十幾年不來往。
最後其中一家,家裏死了人辦葬禮,還是去請另一家參加,為什麽呢?因為怕人說閑話。
什麽閑話?
怕人說已逝之人生前妄惡,死者為大,死後卻連鄰居都不肯參加葬禮,可見生前人品極差。
所以那家人的孩子低聲下氣來另一家請人,另一家雖然不願意去,但還是被眾人以“死者為大”之類的話輪番勸說,最後沈著臉去坐席了。
眾人覺得乘此機會兩家和解應該好事來著。
但文淺覺得另一家人很憋屈,她之所以這麽想,是因為文淺當初和那家人是坐一桌吃席的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